【编辑】天宫课堂第二课2022观后感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校于今日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坐在教室,通过多媒体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展开讲,天宫课堂令我们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感知宇宙奥秘,天地之间进行互动。
“天宫课堂”开讲,太空真奇妙,讲述了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的衣食住行,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航天服的内部设计以及功能,企鹅服的功能是对降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接着讲述了细胞生物学夜光服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研究,详细讲解了心肌细胞,细胞在太空中很神奇,荧光显微镜下跳动,并且一闪一闪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细胞做着收缩运动。
到了同学提问的环节,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学向空间站中的叶光富老师,王亚平老师提问,“在空间站里,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自由行走吗?”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出了解答,因为空间站中没有重力的帮助,所以空间站中的人无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样的行走。他们总是飘来飘去的,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上半身向右转,下半身会向左转,上半身向左转,下半身会向右转,吹气等动作在空间站并不能令其转身,这是叶光富老师向我们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转动时,可以令其转身。第二位同学向王亚平老师提问,“在空间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吗?”王亚平老师向我们作出了解答,由于他们用的是处理过的生水,所以不能循环利用。并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向下按,乒乓球会不断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间站乒乓球并没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压后沉在水底,王亚平老师向我们解释,那是因为在空间站中浮力几乎消失。
水膜实验是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共同进行完成的,这个实验使王亚平老师和女儿共同做的花太空绽开了。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个大水球,通过水球观看,王亚平老师是一个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镜成像形成的。随后,叶光富老师将水球中的小气泡抽走,并向水球中注射了一个大气泡,通过水球观看,王亚平老师可以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王亚平老师借此向我们提问,“为什么会有一正一反两个像?那是因为水球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还进行了泡腾片实验,画面十分壮观。后面有广西南宁,澳门,四川汶川,北京等几位同学,向叶光富老师和王亚平老师提问了各有特色的问题,叶光富老师和王亚平老师也为他们一一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有三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感受,第一位同学感觉透镜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学提出,在空间站想要转身的时候,用扇子扇一扇应该也可以转身;第三位同学道出航天员老师们在空间站要克服重重困难,身负重任的他们是多么的艰难,并且希望自己以后也像航天员老师们一样伟大。就此,中国空间站首站太空授课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蓝色的,但在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红色,那是国旗的颜色。我把蓝色穿在身上,把红色绣在胸口。
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的一天,因为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我知道了,为什么三位航天员的脸看上去胖胖的,因为失重环境会导致他(她)们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会上涌,所以他(她)们的脸看起来胖胖的。
王亚平老师做了好几个小实验,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一项实验就是“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将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里面,泡腾片在水球里面不断的冒泡,产生了许多欢乐的小气泡。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气泡的气泡球,而且伴随着气泡的产生还有阵阵的香气。哇!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实验把同学们看的目瞪口呆,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不禁在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也特别想去天宫亲自做一下这个实验。
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教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据了解,“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授课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课。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向我们青少年讲述了失重环境中的物体运动和液体表面的张力情况。
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在失重的环境下,人可以随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难度动作。
看,这是王亚平在向我们演示单摆运动。只见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然后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做往复摆动,而是神奇地飘浮了起来。王亚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点,再松手,小球还是没有做往复摆动。这是因为小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没有了回复力。
这时,王亚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圆周运动,而且一直在转,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一样。再换个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圆周运动。在太空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只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绕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但在地面上却不行。
王亚平又从饮水袋中挤出了一个小水滴,这小水滴就像一个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她还把一个金属的圆环伸进水袋里,制成了一个水膜,并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点一点地变厚,形成了一个水球。王亚平姐姐还向水球中注射了两个气泡。
等把气泡抽出来后,又把红色的液体注入了水球中,红色的液体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扩散开来了。水球也变成了一个红色的水球,像一个红色的水晶球。
这就是“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太空授课时的情景。这次授课共用了40多分钟呢。我认为这样的课特别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专注认真,没有一个说话的。有的托着下巴,连口水都流出来了,也来不及擦。
通过这节课,我萌生了一个理想:我也想当一名宇航员,因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舱里随意地飘来飘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实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环境……
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科学的无限魅力!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_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__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_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我们观看了《天空课堂》,这是第一次有人在太空中授课,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看到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向我们分享太空中有趣的事情,与此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比如,在太空中看到的天空颜色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蓝色,而是黑色的;在太空中睡觉是钻到固定的睡袋中而不是躺在床上等等。
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太空里是没有重力的,没有重力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漂浮在空中,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事物,喝水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是我看到水在太空中是飘着的,航天员想要喝到水,就要把水挤出来,然后吃下去,这使我感觉在太空中喝水就像吃果冻一样。
不过,学习完整堂课,我感悟最深的是我们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迅速。因为科学,才有了天宫一号的发射,因为科学,才能建成国际空间站!让我们为默默给祖国做贡献的科学家致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天宫课堂第二课2022观后感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