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爱心的读后感(新版4篇)

时间:2024-09-20 22:10:12
爱心的读后感(新版4篇)(全文共2677字)

摘要:爱心的读后感共含4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爱心的读后感

爱心的读后感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以下这篇范文。

上教育类网站时,第一次看到《爱心与教育》,没看内容时,我想这一定是本人文性很强的教育类书籍。处于喜好,于是我利用空余时间上网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

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在这份长达几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于漪老师说:“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李老师就属于这样的人。李老师每带一个班,便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最为他思考、研究、倾听、感受和欣赏的对象。这样的老师能不让人敬佩吗?

李老师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教育与文学,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半,生命与使命同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带着自己的心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梦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爱心与教育》。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爱心与教育》让我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工作中需要的那一份爱心与耐心。

第2篇:爱心的读后感

爱心的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爱心》。

母爱是博大精深的,是伟大的,是猜不透的,是无私奉献的。正如电影中小柯的妈妈所说:“妈妈也许是一个失败的妈妈,但妈妈跟天下所有的妈妈一样都是关心你,爱你的。”对,面对一个在妈妈手心中长大的孩子,一个把妈妈捐给盲人的钱拿去花的孩子,一个骄奢淫逸的孩子,妈妈不能不选择放手。而那任性的儿子却完全不懂,只是没好气地说:“走就走!”母亲非常伤心,但尽管非常伤心,他母亲为了让他在社会懂得怎么做人还是放了手。儿行千里母担忧,他妈妈为了让孩子不走歪门邪道,找到一份好工作,还是派了一个人去打探他的消息。

当听说他儿子在建筑工地淋了雨感冒时,她脸上马上出现了焦急的表情,那好衣服准备去上海看望儿子,嘴上还不停地念叨着:“小柯这孩子一感冒发烧就有四十多度,不行,我得去上海看他。”可当她看到孩子他爸的照片时犹豫了一会儿,似乎在想什么,最后理智战胜了心疼,母亲还是放手了,她坚守着信念,用“无情”换取孩子的自立与成长。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的小柯终于有了一点成就,可患有肝癌的母亲却已危在旦夕。当小柯看到有人在献血,他也走了过去,当记者去采访柯正男时,他的回答是;“人要有爱心,曾经在上海是也有人帮助过我,所以我也想去帮助别人。”当妈妈看见儿子出现在电视上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扑了过去,可病重的她再次晕倒了。终于小柯来看妈妈了,可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当她看到这个已脱胎换骨,真正成长为男子汉的儿子时,她的手里还紧紧攥着小柯四岁时画的一幅画。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再也只不住了,不仅仅是感动于电影感人的故事,更感动于故事背后的哲理:爱的最高境界是放手!于是,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学自行车时,妈妈宁可让我一次次摔倒,也坚持放开手?为什么学游泳时,宁可让我被水呛,也无情地放开了手?为什么……这些不正是爱的另一种表达吗?

第3篇:爱心的读后感

下面由的作者为你提供爱心的读后感的写法。

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第4篇:爱心的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心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很早就读过《爱心树》这本书,当我与它刚刚见面的时候,在我幼稚的心灵里,这不过是一本讲述了大树与男孩故事的故事书。可随着我逐渐长大,我读出了其中隐含的深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常常和一棵大树一起玩耍,小男孩爱这棵树,大树也爱小男孩。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不再来树下玩耍,他来向大树索求他需要的东西。于是大树把枝条、果实、树干都奉献给了孩子。最后,孩子变成了老人,他回到树下,坐在仅剩的老树根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这本书是我很快读完的一本书,但至今我仍然会一次次翻开它,去体会那早已熟悉的故事。合上书,已是泪浪满面。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每天重复着,也只道是寻常了。我懂得,深深地懂得我爱我的妈妈,但谁又能预测到未来的我是否也已远走高飞,去追梦。而母亲又是否时常感到孤寂,每一刻地牵挂着身在异地的孩子呢?

是她,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教会我们奔跑和跳跃,用那双温暖的手,呵护着我们成长。而我们已长大,她却慢慢衰老,再也没有精力追逐迫不及待要逃离的我们,让我们不要走。

孩子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却发现这世界并非充满鲜花和掌声。处处是黑暗和寒冷。这时想起了家的温暖,想起了那永远有着一盏点亮的灯,在等待着他。当他累了,倦了,千里迢迢赶回家去敲门的时候,却发现敞开的门内早已空无一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就像天空中划过的流星,稍纵即逝。

母爱又何尝不像大树,她为我们无尽的奉献,却从不曾向我们索取。多为母亲做些事情吧,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别让生命留下遗憾。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4篇爱心的读后感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爱心的读后感范文。

《爱心的读后感(新版4篇)(全文共267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