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师《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有关教育的书,是由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善于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本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没有华丽文藻,没有专业的术语。她站在一个叙事者的角度,详尽却不繁复的讲述一个一个她所遇到、看到、听到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成人并不能真正正确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由于不理解而带给孩子许多痛苦,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被解决就会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为将来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难,影响他们的发展。”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家长和老师之中,通常,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思维,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他们认为作为父母,比孩子更有经验,更有正确思考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虽然父母都是从孩子的阶段慢慢成长起来的,却早已忘记了当时的自己是用何种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的,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常常会误解了孩子的本意,错误理解孩子的想法,造成孩子的痛苦。
在家教中心实习的一个月中,我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班上一位小朋友画画画得很不错,颜色也涂得非常漂亮,但是每次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都会批评孩子:“哎呀,你看你这画得是什么啊?老师画的是皇冠啊,你怎么画成蝴蝶结啦?为什么不好好学啊,要跟老师画得一样啊……”第一次的时候我没怎么注意,可是多几次之后,我发现那孩子便不愿意再听妈妈说话了,每次妈妈发表意见的时候她就在一旁撅着嘴,一副快要哭出来的表情,非常委屈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告诉家长以后不要这么说她了,孩子很努力,画得也很好,本来幼儿画画就不是为了要让她画得跟老师的一样,而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能够愉快的度过这个过程。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始终注意启发孩子,让孩子能够尽情地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这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那些所谓的画画的基本技巧,不过是家长急于看到成效而超过了孩子本身所能负载的东西而已。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孩子是通过自己生活的经历来建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当他发现他身边所有的人都爱他时,讲来他就会认为自己是被欢迎被接纳的;当他发现他的父母不爱他时,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会轻易爱他,也不会接纳他。 ”
我很认同这段话,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咋还能的社会,我们更多关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教育者被要求高学历、高素质,各种技能的比赛、书面的文章……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者被评定能不能胜任幼儿教育这一职业时,是不是要再次评定他是否怀有一颗有爱的心?幼儿工作之琐碎、繁复不同于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与教育两者间,我们更趋向于保育。刚刚脱离父母的孩子有着独自面对社会的恐惧,用蹒跚的小腿走向远方,离开他们的小世界迎接陌生。在这种环境下,我想再强大的技能知识都是无力的,如果这时的教育者没有一颗爱的心,面对孩子的哭闹,他烦了;面对孩子的调皮,他恼了;面对孩子的彷徨与无知,他厌了。那他就算天下第一又如何呢?如果我们心中都有爱,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许多幼儿园教育者虐伤孩子的事件了呢?
我也很欣赏李老师在对幼儿培训时的方法。她会向孩子们讲述一个故事,是关于长袜子皮皮的,然后她会用语言描述长袜子皮皮的长相,再让孩子们在纸上画。当孩子遇到不会画的地方时,便会求助老师,这时老师再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单独辅导,我想,这也是一种因才施教的方式吧,根据幼儿不同的需要去教给幼儿自己想学的东西,而不是统一教给每一个幼儿同样的东西,这跟中小学学的学生上课有什么两样呢?但是家长却闹意见了,说把孩子送过来真么久了却没看到孩子学到了什么,而且孩子画出来的画也看不懂,画得都不像。李老师想的这个解决方法简直太令人佩服了,她发给每个家长一张白纸,然后让家长跟着她一起画了一个小女孩,画完以后,她又让家长再画一幅,这次是由李老师来口述,家长自己画,画的是长袜子皮皮。家长们画好以后,李老师让家长自己看看自己画的画,几乎每个家长画出来的画都是一样的,都是正面对着自己,两腿张开等的特征。家长们只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李老师说:“你们画的第二幅画,是不是受了我教给你们的第一幅画的影响?”家长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发出哄笑。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如果老师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是先教给孩子怎样画,然后再让孩子画,那么孩子发挥想象的空间就变小了,这是一种思维侵略,当老师先教给孩子们东西,再让他们想的时候,思维就会被教的东西控制了。所以,教育不能只用教的方法,而是应该多角度,对方面地去启发孩子,引导孩子,激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大胆的想象,大胆的表达,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放飞想象,放飞思维,放飞什么都行。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许我们都要反思,看完全书我才觉得这句话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惊心。没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宝剑的骑士,这样的他将如何面对在以后道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他的人生还能完整吗?希望家长们也能够尽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育方式,能够与老师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丰富有启发的环境。不仅是对孩子现在,对于其将来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李跃儿这个人一开始我并不熟悉,认识她来自于她的这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里面生活、真挚的言语所吸引,她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没有华丽文藻,没有专业的术语。她站在一个叙事者的角度,详尽却不繁复的讲述一个一个她所遇到、看到、听到的故事。不讲为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她用一条条平凡的字句,领导你不由自主得去领悟、去思考,让人欲罢不能,越读越深入,完全地沉浸其中……
在李老师的书中有对孩子至高的爱,就算一个杀人犯、恶魔,她也未置一句恶语。在她的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纯净的种子,种子如何发芽、如何成长来源于浇灌者。所以,孩子犯得一切错误都是父母无知、不重视而造成的。首先应受到教育的应该是父母,只有父母拥有了健康、科学的教育观,幼儿的教育质量才能提高。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孩子是通过自己生活的经历来建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当他发现他身边所有的人都爱他时,讲来他就会认为自己是被欢迎被接纳的;当他发现他的父母不爱他时,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会轻易爱他,也不会接纳他。
我很认同这段话,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咋还能的社会,我们更多关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教育者被要求高学历、高素质,各种技能的比赛、书面的文章……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者被评定能不能胜任幼儿教育这一职业时,是不是要再次评定他是否怀有一颗有爱的心?幼儿工作之琐碎、繁复不同于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与教育两者间,我们更趋向于保育。刚刚脱离父母的孩子有 ……此处隐藏1571个字……福》,最爱看里面的例子,李跃儿总能化腐朽为神奇。也不知道用词恰当不恰当,反正像我这样的大俗人看起来都没办法的事情,她易如反掌的解决了。最神奇的还是教画画。孩子竟然能画出“味道”来——就是酸甜苦辣的味道。看了画,就知道想画出的味道。还有画出大怪鱼等等。
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她会在其中理解、进步和升华。
书里的方法有些我还不太会呢。要看第二遍。
5、教育方法是鼓励、鼓励、再鼓励。这是一个朋友的父亲说的。当然,郑渊洁也说过这样的话。朋友的父亲是小学校长。
还有身教。胜于言传。
摆了这么多理论,还没到用的时候。相信孩子能听懂我的话,现在开始,就平等的对待她,用学到的方法。比如,摔了遥控器,对她说,不要摔,它会疼的。还要家里老人配合,lg和我不在家的时候也这样说。
只想到这么多。慢慢再总结,用用再提高吧。
第四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总是骄傲自满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
李跃儿认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我们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职责,但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缺乏尝试的教育方法带给我们观念与现实强烈的冲击。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成绩,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片面的应试教育,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啊!我们却总是在斥责声中磨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李跃儿老师认为“素质教育是爱的教育。教育者应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爱来爱孩子,同时要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终极目
标。”将人的素质比做一棵树的话,心灵是根,精神是干,能力是枝,知识是叶。老师是什么?是种植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灵的明灯。成为老师的先决条件是爱,但只有爱心远远不够,还得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做到智慧的爱而不是愚昧的爱。老师对儿童教育的价值观应该给他们发展的自由,获得了这个自由,他的敏感期就会发展得很充分,他的成长是快乐幸福的。书中所说的正面赏识教育、示弱赏识方法是我们可以经常运用到工作中的最有效的教育智慧。可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呢?
读她,就像品一杯香茗,恬静而淡雅;读她,就像和一个朋友在交流,亲切而自然;读她,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读她,就像咂尘封的老酒,迷醉而痴狂。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感谢李跃儿,在这个时候,为我、为许许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人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庆幸——我读到到了她。
虽然距她的教育观点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自从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向着“爱——无私的爱自己的学生,爱
——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的方向努力了。她的爱育观就像教育界里的航灯,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第五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改变自己让爱飞扬
昌乐外国语学校于福英
读书,是我的一个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读着《用灵魂感受孩子的灵魂》这一章,我不禁萌生了丝丝酸楚和歉意,因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孤独。
记得女儿小时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天使,放学回到家就喜欢把在学校里学到的在我面前展示一番:唱歌跳舞、读课文、诵古诗??我也会欣喜的赞誉一番。可是,从上三年级开始,女儿变了,回家不再与我交流,更听不到她的歌声了,甚至是你叫她她却直盯盯的看着你,不知所措的样子。看到她这样就会引来我的一番说教,我的说教让女儿变得越来越孤僻并表现出在我面前听话而离开了我的视线就什么事情也敢做了,学会了撒谎、用手机玩游戏??在女儿犯错时总是招来我训斥,那时的我变得疯狂。静下心来我也觉得很苦恼,既为孩子的不听话苦恼,又为自己的做法后悔。虽然我对孩子有满腔的爱却在用恨的方式对待孩子,当用伤害孩子的方式来解决完问题之后,就会用“我这样做是为你好”的说法来为自己开脱,其结果事与愿违。
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告诉我们: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智慧是教师事业的灵魂。有爱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有爱才会有无私的付出和执着的追求,而智慧是事业的源泉,有智慧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拥有爱与智慧就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要有爱心和智慧,负责任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它不像潮起潮落般汹涌澎湃,却是春风化雨、云卷云舒的轻柔。一旦孩子们敏感的心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当老师与学生的爱开始互动,整个班,整个学习环境都会处在爱所营造的氛围中。这样就会引领孩子由自然人向着社会人的方向发展,并在不动声色中帮他们愈合内心的伤痕,积攒爱的分量,使他们的爱能够溢出自己的心田,去滋润别人。
当我们埋怨孩子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心态不好,试着换个角度去看待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她,用喜爱的心情去拥抱她,就会发现孩子有可取之处,有她自己的独特之点。今后我要把埋怨孩子的时间用来改变自己,不再要求孩子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孩子,才能改变孩子。
当孩子说到做不到时,我们要先接纳孩子的现状,然后反思自己:是否在孩子面前失信在先,没有以身作则?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个讲诚信的人,为孩子树立榜样。“行动比说教更有用”。当孩子有没完成作业等事情时不要自行给孩子的行为下判断,并反复去唠叨,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不愿意再与之沟通。对孩子少用判断句,在说话之前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再进行疏导,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读她,就像品一杯香茗,恬静而淡雅;读她,就像和一个朋友在交流,亲切而自然;读她,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读她,就像咂尘封的老酒,迷醉而痴狂。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感谢李跃儿,在这个时候,为迷失在教育里的人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只要有爱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有爱,不为眼前的各种禁锢和考评,有爱,不为学生目前的暂时的成绩而忧虑,有爱,着眼的是孩子未来的生命成长,有爱,在意的是一颗教育人的良知??有爱的老师一定充盈着教育智慧,有爱的老师一定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