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最近一直在看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泰勒·本沙博士的积极心理学的着作《幸福的方法》一书。在本书中揭示了关于幸福的事实: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更幸福,但往往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幸福的本身的含义和你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幸福的方法》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幸福和快乐,关键是如何认知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幸福方式。它让每个读者去反思自己的内心渴求,学习去接纳自己并归纳过去的成功经验,让你成为自己幸福的主宰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错误的认为,只要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心灵就会得到成长,就会得到幸福。而泰勒博士告诉我,心灵的成长靠的减法而非是加法,幸福也并非是牺牲所有而换来的。幸福是如此的简单而单纯,要拥有长期的幸福感却是如此的真实与美丽。我曾固执的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去追求我的未来,我的幸福,固执的认为我的心灵是如此的坚强,固执的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固执的认为只有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才会幸福,我将事业看得如此的清晰,然而在我口中的事业却是如此的忙忙碌碌与纷繁复杂。
在繁华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忙碌于事业、家人、朋友的和谐共荣,却常常忽略自身的幸福,以牺牲自身幸福换来成功,往往是脆弱而不长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真实的自己,自由悦纳了自己,才能悦纳别人;只有掌握了欣赏式探寻的方法,才能在工作生活中更加的从容。
在此,我不得不感谢泰勒博士。《幸福的方法》将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在黑夜行走的人们,如同照亮我们的心灵一样,我相信,每个行走在路上的人都需要这样的光芒。
幸福究竟是什么?如何找寻幸福?其实幸福快乐的奥妙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在于我们的视觉,我们的心态,我们的选择,换一种角度生活,以积极战胜消极,学会“自我帮助”,你会发现离幸福更近一步。
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取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这是安妮·弗兰克的名言)要知道我们追求金钱,追求名誉这并不算真实价值,就像泰勒博士认为的那样,至高财富是幸福,是所有目标的终点站。
或许我们在探索幸福途中会遇到挫折,遇到风雨,遇到各种阻碍,这都不是我们放弃幸福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的谨记机遇是从困难中孕育出来的。就像书中提到的一样,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无可避免的痛苦,同时也会有很多内在与外在的,影响我们获得幸福的阻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无论何种困难情况下,都允许自己诚恳地去体验那些负面情绪,并允许它们有自然的转变过程。
幸福是没有终点的,我们所要追求的是更加的幸福,这就是从幸福到更幸福的过程。我也始终相信我们会更加的幸福,没有人总是处于完美的状态或是无所求的。
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设定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我一直坚信信念是一个不错的圣诞老人,就像泰勒博士说的一样,信念是自我实现的语言。当我们下定决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完全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许这个目标会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要把它当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要明白任何一个获取成功,或说是追求幸福的人,他必须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要自我和谐目标。所谓和谐目标就是要主动的去选择目标,而不是被加附在我们身上的,是产生于内心深处的的愿望,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取物质和名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追随生命的喜悦时,不仅可以享受人生,也会更加成功。
从现在开始为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然后行动起来吧!去做那些我们人为有意义的事情,理性的想法是完全符合人性的自然的,用最纯真的心去体现最真实的生活。
第二篇:《读书方法》读书笔记
11143217
张若松
《从铅笔入手经济》
“铅笔不过是平常之物,远离经世济民之道,从来不是热门话题。”却有人以铅笔之名结社研究经济,周老先生提出疑问,研究经济,为什么要从铅笔入手?殊不知,对经济学毫无研究的我也同样觉得没有头绪,“从真实世界的一支铅笔出发,解释经济,这是源自亚当·斯密的传统”,“我们谨以铅笔为名,成立经济研究社,来表示对这种伟大传统的致意和学习”。这是答案?“不过从真实世界里最平常的现象出发,却的确是源自斯密的伟大传统。”原来真正的答案在这里,铅笔是最平常最细微的现象的代名词。研习经济学不是从深奥的理论入手,而是从人人都可以观察的现象入手。记得老师在讲课时不止一次提到《富国伦》开篇的工人们的分工合作,想来效率就是从这里产生的,可能是读了多篇之后思想有点混乱了,这个例子无论是老师课上讲解时、还是在周老的这篇文章提到时,我都似乎很震惊。但和铅笔的故事相比,程度还是小了些,因为....
读过高中的学生,都会受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比如,强调市场存在各种缺陷,必须依靠政府干预。对于这种观点,我在很长时间内是深信不疑的,并且当作真理。《铅笔的故事》 却是让我对自由市场产生了信仰,这篇文章讲述了铅笔的生产是需要千千万万个人,不需要任何指令,但是他们却可以很好协作生产铅笔。在这些人之中,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铅笔,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生产铅笔,但是却参与这场铅笔生产之中。接着上一段所说的,震惊是在这威力实在是十足啊,工人分工合作还是有人在支配着,铅笔的故事是将市场完全自由化,怎么说也应该是个浩大的工程,或者说时间上也是慢慢形成的吧。
从铅笔入手经济,也是说从真实生活中入手,曾经选修过一门课叫经济决策,课上老师举例的时候总是离不开企业、公司,本以为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例子,一直一成不变传承至今,课下向老师请教的时候,老师笑了笑,说经济这门科学,就是不能脱离真实世界,就算是举例子,也要贴近真实情况。后来想了想,也是,如果说整天在黑板上公式来公式去的,金融危机也分析不出来吧,外面的世界发生变化,而研究者毫不知情,那么就会偏离这门学问的。
然而没有拜读过斯密的著作,仅仅从周老举得几个例子我很难理解出为何提到斯密,不是“看不见的手”,就是“自利和理性”? 我想关于这个问题,或许在读过更多的文章才能逐渐有所体会吧,暂且画个大大问号留着这里,有机会也一定要亲自看看这个开篇“不是思辨,也不是真假难辨的奇闻,而是任何人都不难观察到的普通现象。没有深奥的术语,更没有花拳绣腿,就是用明晰优雅的英语——而不是当时英国的饱学之士喜欢的拉丁语言——娓娓道来。”的著作。
读到最后的时候,我忽然想明白了老师让我们课下读这些文章的原因,这些浅显又深奥的文章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经济学的殿堂。读过的文章像是一个个符号留在脑海里,却无法完整的将其拼凑在一起。总结一下,从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立场,就是任何理论都要从普通、平常的现象出发。最后我也想引用这句很经典的话——“科斯和我都认为,最蠢的就是试图解释不存在的现象”。
第三篇:《幸福了吗》读书笔记 ……此处隐藏1179个字……不停的努力着!但是,光有这份心和这个认知还是远远不够,还必须同时意识到,没有什么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获得想要的,首先要付出,其次要懂得付出的方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住! 其实我们很明白,成功的人中不一定都是聪明的,但是都的有惊人的毅力坚持下来了。我们生活在社会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一定每一个都能理解我们或者被我们所能理解,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磨难,而我们所能做的有限,仅仅是坚持住,守住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直一直守护者,不让任何人抢了去。以前没有那么多的体会,直到踏上社会,开始工作,才发现,人看似平等,但真的是有很多区别的。别的不说,光天分和性格上就有很大的差别,做事情似乎总是不如别人那样花的时间少,做的事情却很好。其实一件事情的结局无非只有两个,要么完成预期目标,要么未完成预期目标。但是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却可以有不同的方案,甚至彼此间可能会千差万别到截然相反。然而无论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能够让人体会到很多的东西,从中学习到很多的东西。对我而言这就足够了,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虽然原来的起点可能都是一样的,但后来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他们所接触过的事情,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方案去实现,经历的过程是不同的,从中体会到的东西更是不一样的。
人活在世上,都需要不断尝试不断更新自我,坚持不懈,直到成功。这不仅是一种觉悟,一种信念,一种坚持,更是一种态度,一个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态度。不管遇到了什么事,都一定要坚持,可以不必别人聪颖,可以不必别人富有,可以不必别人优秀,但是一定要有这样一份坚持,不成功,决不放弃。 在有限人生里,我们面临着选择的惶恐、征服的快乐、挑战自己的勇气,所有大喜大悲情绪都浓缩其中。羊皮卷一书,它浸透着不断提升自身的人生观,给我们以适应、把握世界的心灵。没有说教意味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人生的真谛:在这个非理性的世界里,也许充满了种种的不公正和令人窒息的罪恶。对待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而是你如何。追求幸福、财富、关爱是人生的权利。
人生如同一条河流,它静静地流着,有时激越,有时舒缓,于不经意间收获最美的风景。在这条河中你应该始终透彻、明晰,绝不允许任何的玷污,而幸福也许就在下一个转弯处。人生的美在于一种缓慢,缓慢绝非停滞。动手慢慢做与空想也许是“羊皮卷全书”最简单但又最有意义的启发。动手慢慢做,困难得以征服,自我得以超越,于是托特建成了贯穿巴拿马的铁路;乔治挖出了法国人挖不出的运河;身无分文的洛克菲勒成了百万富翁。怀有梦想的人很多,但实现梦想的人太少,最伟大的力量在于动手。言不行、行不果,绝大多数人沉沦在很多微不足道的借口中,梦想很容易,实现很难,仅仅一个自我已难以逾越,何况其它各种纷扰?
幸福和成功最终要靠我们自己。一个人要去做什么,决定权在自己,成败的结果可以说是个人的奋斗造成的。自己可以选择愉快、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或者相反。显然前者导致成功和幸福,后者则导致失败。要成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如果思想上松弛,或者不想投入,那么,成功之梦必然成为泡影,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很多人都在寻找,看了这本书,让我若有所思!
第五篇:《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自从投身幼教,无端地爱上了童话,故事,图画书。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喜欢在静静的夜里捧一本图画书,躲进暄软的被子里,让童话的温暖浸入我的梦乡。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有幸读到了它——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就像一个痴迷的粉丝突然获得了偶像的签名,当这本书递到我手里,我的心竟然突突地跳起来,那种感觉,如获至宝。
素净温馨的书皮,精致而细腻的装帧,书页未曾打开,就似乎感受到了书的温暖。
《幸福的种子》没有辜负我的心跳。翻开书,我不但找到了幸福的种子,也找到了播种幸福种子的方法。那颗种子就是,阅读。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语句,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荡气回肠的情愫,一本书就这样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捧着书,有如一位多年的挚友坐在你面前,捧着一盏温热的清茶,娓娓道出他心中对书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可谓字字珠玑。
教孩子学会阅读,便是给孩子的一生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通览全书,我们几乎可以在书中找到我们需要的所有关于亲子共读的问题:图画书对孩子的意义,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图画书,怎样选择图画书,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些系统而详尽的知识让我平时遇到的一些困惑在这里迎刃而解。
“图画书不是有用和有益的东西,要有趣才行”。读到这句话时,我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撞击我的心灵,我想,那种力量叫做反思。
事实上,作为教育者,我们谁都明白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等待。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做的远远没有说得那么洒脱,不是吗?
当我们学一首儿歌时,我们的目标往往是“背过”“会念”;
当我们在讲一个故事时,我们的目标又往往是“知道故事中的主要意思”“看图能把故事讲下来”“懂得这个道理”;
尽管我们的教案上都有情绪方面的目标,然而我们往往并没有情绪放在第一位。
是的,这样的教学依然存在于我们身边。
我并不讳言,就在几天前,我还眉飞色舞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带给你们一个好听的故事,要认真听哦!听完老师会提问的,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就在几天前,我还在为孩子们听故事时的“全神贯注”而沾沾自喜,全然没有顾及到孩子们紧绷的神经。
是啊,带着“任务”听故事,不全神贯注哪行?
可是,这样的全神贯注中,能有多少孩子体会到故事带来的快乐,有多少孩子陶醉其中,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地被故事所感染?恐怕答案并不乐观。
在语言教学中,有时让孩子体会到“纯粹”的阅读的乐趣,恐怕比“有针对性”的课程来得更加有效。其实何止语言课呢?在我们在教学中,有太多的功利成份我们应当摒弃了。比如音乐,比如美术……
摒弃了功利的想法,现在让我们坐下来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吧!什么样的图画书是好书呢?松居直说:真实。读过雅布什的图画书,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也是这两个字,真实。“狗有狗样,熊有熊样”,这是许多人对他图画书的最高评价。
“狗有狗样,熊有熊样”,这也值得称道?
初看,不可思议,细品,的确如此。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认识生活,学会生活。那么,就要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情境,而不是扭曲的环境。
当我们手里拿着色卡告诉孩子:“这是红色”,“这是绿色”的时候,请看一看窗外。如果现在刚好是春天,刚好有花有草,那么快扔掉色卡,带孩子们到户外去吧!那儿,才有真正的红色和绿色;
当我们指着挂图告诉孩子们:这是大树,这是小草的时候,请看看窗外。如果我们的幼儿园里能找到一棵真正的树,请把课堂搬到这里,因为那儿才有真正的树;
如果条件允许,请不要把所有的动物弄成简笔画的形式呈现给孩子,别让孩子以为,只有穿着红肚兜,黑皮鞋的才是小熊;
因为,孩子需要真实的教育!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