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狼图腾》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时间:2025-02-03 07:11:32
《狼图腾》读书笔记(精选多篇)(全文共9537字)

第一篇:狼图腾的读书笔记

《狼图腾》,五十余万字的厚重的一本书,写得相当精彩,每每读到激动时,总会拍案而起,惊曰:“写的太妙了!”

从小喜欢狼,那挺拔健美的身躯总能让人羡慕不已。看了《狼图腾》,如同遇到一个知音,每当捧起这本书总不忍心放下。书中对狼的行为的刻画十分细致,场面描写也相当有画面感,我最喜欢看的那段狼群追赶厮杀马群的描写,眼前似乎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可见作者到草原插队没白过,把草原的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除了狼,作者还描写了其他草原动物如草原鼠、黄羊、獭子等,对草原人的生活状况的描写也十分出色,全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蒙古草原生活的图景。

除了对作者的描写表示认可外,我还对作者渊博的文化知识感到惊叹,全书每章都有援引各种古籍中关于狼的故事原文,在具体描写的时候,主人公陈阵也是没看到一件小事就会浮想联翩,尤其在其养狼的过程中,几乎小狼的每一个举动都足以让他思考一整个晚上,并且思考得相当有深度。但这种在故事中穿插 大段道理的方法有时会让人感觉过于生硬、说教。 开始读者会沉浸在狼的英勇善战的故事中,越看到后面读者往往会陷在痛苦中——草原被破坏、狼的数量不断减少,这时那只活泼可爱的小狼的死更是雪上加霜。农区来的人却完全没有一点环保概念,不停地开垦新的草场、过度放牧,尤其看到全书最后几段,其中那一句“额仑宝力格苏木(乡)百分之八十的草场已经沙化”更是让人心如刀绞。或许正是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最后一场狼文化的盛宴,所以该书才如此令人着迷、如此珍贵吧。

本书也会让读者思考一个民族性格以及民族信仰的问题。例如著名出版策划人安波舜在卷首语中提到的那个疑问“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我汉人一直在说自己是龙的传人,龙只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形象 ,而狼却是带有铮铮铁骨的草原霸主,它代表一种英勇无畏的性格。

不过,作者似乎有些过火了,他过于喜爱狼、钟爱草原民族,以至于把所有积极的事情都归功于狼性格,而汉人代表的羊性格一直是 作者批判的对象,说得它一无是处。

全书最后一章是讲陈阵回城后再次回到草原探望的情景,它的题目叫《理性探掘——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这部分花了近四十页的纸张,但流于说教,理论太多,枯燥无味。全章以陈阵和杨克的对话构成,但颇有生硬地将硬演讲稿改成对话的感觉。该讲座几乎把中国历史讲了一遍,每一段历史都被作者从狼与羊的角度重新分析了一遍,并重复提到应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说得好像我们现在接触的历史都是错的一样。

无论怎样,这实在是一本“奇书”, 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 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只有在这本书里,你才能如此畅快地与狼共舞。

“毕利格一家人经常问陈阵一个使他难堪的问题:为什么汉人恨狗骂狗杀狗还要吃狗肉?“ 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作为一个汉人,我从来不曾这样想过,没想到这件再喊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上,蒙古人会如此纳闷。陈阵给出的答案是,汉人把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就不知道狗的好处;汉人人多热闹,不需要狗来解闷;狗不符合汉人的规矩,汉人的规矩是好客尊客,而狗见人就乱吼乱咬;汉人的规矩是男女不能乱伦乱搞,而狗并不是这样的;汉人的规矩是吃穿干净,而狗却喜欢吃人屎;穷人没钱养狗,而富人养的狗常被放出来咬人,也让大多数穷人恨狗;汉人认为狗也是人养的畜生,也可以吃,并且狗肉很香。综上原因,汉人恨狗、骂狗、杀狗还要吃狗。

“一条标准的蒙古草原小河,从盆地东南山谷里流出。小河一流到盆地底部的平地上,立即大幅度地扭捏起来,每一曲河弯河套,都弯成了马蹄形的小半圆或大半圆,犹如一个个开口的银圈。整条闪着银光的小河宛若一个个银耳环、银手镯和银项圈串起来的银嫁妆;又像是

远嫁到草原的森林蒙古姑娘,在欣赏草原美景,她忘掉了自己新嫁娘的身份,变成了一个贪玩的小姑娘,在最短的距离内绕行出最长的观光采花路线。河弯河套越绕越圆,越绕越长,最后注入盆地中央的一汪蓝湖。泉河清清,水面上流淌着朵朵白云。”

看完这段以后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种清晰美好的自然风光,就像有一个导游导引着读者从高处观赏蒙古草原小河,这可是个很奇妙的角度呢。就是一条小河,作者就用了各种比喻、拟人去形容它,构思新颖,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陈阵没有被自己烧出的狼烟吓着,而对中国权威辞典中关于狼烟的解释十分生气。华夏农耕文明对北方草原文明的认识太肤浅,对草原狼的认识也太无知。狼烟是不是用狼粪烧出来的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弄点狼粪烧一烧不就知道了吗?可是为什么从古至今的亿万汉人,竟没有人去试一试?陈阵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并不简单。几千年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的扩张,把华夏狼斩尽杀绝,汉人上哪儿去找狼粪?拾粪的老头拾的都是牛羊猪马狗粪或者是人粪,就是偶然碰到一段狼粪也不会认得。”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不禁笑出来了,陈阵太可爱了,陈阵看到狼粪想到“狼烟四起”、“烽火戏诸侯”,接着他居然就去烧狼粪,实验结果证明狼烟是没办法烧出浓烟的。然后就有了以上这一段陈阵的心理活动,陈阵认为“狼烟”是望文生义的误传,是胆小的华夏和平居民吓唬自己的鬼话。我也处在看不见狼的时代,我无法亲自烧一烧狼粪以验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但是我却挺相信用“狼”来描述烟是因为这种烟是为了给众人传递一种长城那头有狼一样的凶猛军队来袭的信息的。

写到这里,我不禁嘲笑起自己,刚刚老师才说看学生的读书笔记很搞笑,这个年纪的人写的都是自己的感受缺乏理性思考。

“绵羊低等而愚昧,当狼咬翻那只大羊的时候,立即引起周围几十只羊的惊慌,四处奔逃。但不一会儿,羊群就恢复平静,甚至有几只绵羊还傻呼呼战兢兢地跺着蹄子,凑到狼跟前去看狼吃羊,像是抗议又像是看热闹。那几只羊一声不吭地看着热闹,接着又有十几只羊跺着蹄子去围观。最后上百只绵羊,竟然把狼和血羊围成一个三米直径的密集圈子,前挤后拥,伸长脖子看个过瘾。那副嘴脸仿佛是说‘狼咬你,关我什么事!’或是说‘你死了,我就死不了了’。羊群恐惧而幸灾乐祸,没有一只绵羊敢去顶狼。“

看完这一段后感觉绵羊特别恶心,动画片中那可爱的小羊羔形象立刻在心中一扫而光,作者全书不断提及的羊性大概就是这种自私麻木怯懦的性格吧,从这个角度说,“羊性“确实要不得。

我有幸拜读了姜戎先生的《狼图腾》这本书,心灵被作者描写的蒙古草原及蒙古狼深深震撼了。作者姜戎,在内蒙额仑草原插队11年,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演绎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在环环相扣的“狼故事”的紧张氛围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机警的作战、坚强的意志、忘我的忠义、浓厚的亲情历历在目,还有以毕利格老人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游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长。主人公陈阵养的小狼活灵活现, ……此处隐藏4630个字……的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使我们有着几千年儒家文化传统和农耕文明积习的民族面临挑战,又刚刚从计划经济的体制中解脱出来,精神资源准备不足。尤其是,面对外来的强势文化和技术,处在后发的弱势位置

上,我们呢的社会长足进步需要狼的精神。积极、正面的“狼性”,意味着自由、独立和进取。在今天的中国,个人的择业和创业,已经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但大多数中国人还不习惯自由,不知道自由意味着你必须独立,必须负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在我看来,自由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不是阳光而是恐惧。这与儒家和小农意识的传统、与我们的教育和封闭的环境有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现象。相信若干年后,能够有所改观。

从《狼图腾》中我也体会到人类社会的好多处事原则:

1. 自由精神: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当看到作者为研究狼观察狼而驯养的小狼因搬家拒绝被托运最后致死,便会真正理解自由精神的意义,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2. 团队精神,众狼一心: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并事先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协商,在狼王带领下,可以说是一支超级强大的军队!

3. 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狼针对草原里的旱獭、黄鼠、黄羊等等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捕捉策略,不得不令人震惊

4. 狼亦重情:

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任人宰割了。

5. 讲究策略

狼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耐心的伏击、精妙的设围、细致的观察,营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而作战时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还有战斗力的黄羊而击其余部的智慧、颇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的狼抓黄羊的绝招,又让人赞叹不已。

6. 危机意识

狼的本领狼的智慧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们也是在几千年艰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炼出来的。变幻莫测的草原气候、恶劣的草原环境、各种动物的逃生本能还有来自人的巨大威胁,使得狼始终生活在险境之中,随时都处在被饿死、冻死、打死的境遇中,因此,他们更有危机意识。

从《狼图腾》中可以看到好多人类社会的与狼世界的交集。在人类社会中,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就如同狼的分工一样我们有时确实缺少了一些“狼性”无论是在对自己的生活方面还是对外界压力方面,面对大学生活的种种变化,有时候确实有点怯懦,萎靡,迷茫??但是四年的青春是自己的,四年后走向社会自己能有怎样的战斗力会和自己的努力成正比,就像《狼图腾》中小狼独自出去猎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我们需要“狼性”,在独立学习方面我们需要“狼性”在对自己的要求上我们需要“狼性”。

第四篇:狼图腾读书笔记

书中的狼文化可以比作正在被民族大融合或者消失的少数民族群体。在大草原上,狼本就是草原的王者,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使人类不断的拓展自己的领域,不断的侵占草原猎杀群狼,最终狼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的缩小。南匈奴,鲜卑,再比如我所属的仡佬族,虽然我的民族还是仡佬族,可是从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说普通话、写汉字、穿着时尚的服装,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已经融入汉族,而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一点不了解。我所在的县是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可是我身边的人会讲仡佬话的会写仡佬文字的非常稀少,据说只有偏远的大山深处还保留有仡佬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一方面我我们受民族大融合的影响,一方面我们正在失去自己本质的东西,也许这就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但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精粹应该保留发扬,因为“龙文化”不是完美的,需要“狼文化”和诸多文化一次又一次的为“龙文化”注入活力,才共同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小时候很喜欢美丽的鲜花,心想要是全世界长满了花那该是多美啊。稍大点就知道了世界上光有花是不行的,因为人得吃饭,所以就幻想终有一日,这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变成平平的一大块地就好了,可以种永远吃不完的粮食。然后还有好长一段时间,还特别为贵州的“穷”而伤感,也异想天开地设想贵州变成工业强省或者旅游强省等。而现在也清楚了,正是因为贵州的落后,使它还保留着很多原始的东西。 就像《狼图腾》中狼的存在,在一定时期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自然界由各种不同的生物系统组成,他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食物链。生物系统越多越接近天然,就越稳定。草原在固定的时期地点很难满足动物和人类的索取,这就有了几千年的游牧,但是必须适度,不能改头换面的大改造,不然就会失去“和谐”。这又使我想起全县关注的一大问题,就是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大家都兴高采烈的说,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光是厂矿的职工就有一半的县城人口。就我们电力行业来说,这个项目每年要产生五亿度的电量,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全县用电量不久前才突破一亿度呢。所以全县大部分人民都在紧张的盼望着,很少人去考虑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等负面问题。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赤裸裸的来终也赤裸裸的去,但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却是如此的强大。我经常对着宽阔的公路和水泥式建筑发呆,满目都是人工的痕迹,难道这些就是我们十年寒窗所苦苦追求的吗?

第五篇:《狼图腾》读书笔记

《狼图腾》读书笔记

小时候我们读过很多关于“大灰狼”的故事,就如作者所述几乎都是贪婪、残忍抑或蠢笨,而狐狸却总是机智狡猾又可爱。其实只有真正与狼打斗过的草原人才懂狼、了解狼,大自然在没有比狼进化的更高级更完美的野生动物了,它们团结、有耐心、组织严谨、分工明确,狼是大自然界最有家庭观念的动物,而母狼也是最有母爱的动物,她为救出身陷囹圄的小狼,会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孩子抢回;而狼王或公狼在逃离时一定会把最隐蔽、最好躲避捕杀的逃生之路留给母狼和小狼。但草原是无比残酷的,它对草原上所有生命的生存能力的要求太苛刻,稍稍迟钝笨拙一点就被无情淘汰,这也使得狼群面对伤、残者,如若影响它们的速度,必然会给它一个痛快的了断,而狼也不会因为被同类所杀而留下仇恨反而带有一点感激,因为它们宁可战死也不病老终死,这样的了断也算是战场上的英雄。

自看《狼图腾》后对狼就充满了敬意,因为是狼让进化为人类,让马更精良,让草原可以维持一种平衡,而那些大型的猛兽如:老虎、狮子,不被歌颂,是因为它们单打独斗,而没有真正促进其他动物的进化。然后当人类崛起后,工农业代替了牧业后,作者笔下的大草原已不复存在,什么惊心动魄的狼马大战,什么的蒙古包,什么的马背上的民族,什么的天鹅都完全葬送在人类的手里。草原荒漠化,战马成为旅游工具或照相的陪衬物,猎狗都被捕食,天鹅也不捕杀,所有的美景我们只能通作者的文字来想象。

《《狼图腾》读书笔记(精选多篇)(全文共953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