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坚定文化自信党建引领,承沂风汉韵铸华夏精魂”党建品牌建设,根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实施意见》(临教工发【2019】23号)文件精神,学校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以德育工作为依托,确定开设“沂风汉韵”综合实践课程, 着力使党建工作引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指导思想
着力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积极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总体思路
(一)构建完善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语文课程设置中抓细、抓实传统经典诵读,明确各年级诵读内容。音乐课重点经典红歌的传唱。体育课重点打造一大一小两个传统项目。美术课从非遗入手。通过活动团队招募与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组建经典诵读、舞蹈、合唱、书法、足球、篮球、美术、跳绳等多个“童心向党,沂风汉韵”社团,做到人人有社团,人人有活动,通过开展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等一些特色活动,培育孩子们的爱国情怀,为浓厚的校园文化注入新鲜活力。
(二)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部门横向联合。以德育处、教导处为主体,其他科室辅助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借助家长支持,社会参与,集中研讨育人难题,制定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情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地处沂山脚下优势,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开展研学之旅;选优配强专业教师,做好外出培训及新教材把握,直面学生发展需求
(三)注重成效展示。课程设置上注重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有机结合,让真善美的种子、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通过“汉文化节”适时组织“沂风汉韵”社团成员参与读书节、艺术节、节日庆祝、重大纪念日等活动,通过中宣部学习强国、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镇党委政府、学校公众号、抖音平台,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育人课程,为学生创造才艺展示的机会。
三、课程设置
第一部分:沂风汉韵—诵经典,本学期主要分为蒙学经典、传统经典诗词等。具体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道德经》《诗经》《论语》等。
第二部分:沂风汉韵—唱经典,主要包括红歌、抗战歌曲、新时代歌曲、童谣合唱、学堂乐歌。具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星歌》《国家》《不放弃》《中国少先队队歌》《千字文》。
第三部分:沂风汉韵—演经典,主要包括国学演绎、课本剧、情景剧。具体内容《尚学篇》《七律长征》《小英雄雨来》《爱我中华》《中华少年》。
第四部分:沂风汉韵—研学之旅,主要地点东镇沂山、县烈士陵园、淌水崖、莲湖及在教体局的统一安排和家委会的组织下赴省内历史文化古迹研学。
第五部分:沂风汉韵—汉文化节,固定周三为汉文化日,持续推进完善主要包括全校师生穿汉服形式和内容。打造传承汉文化、发扬汉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民族情结的主阵地。
从音体美入手,打造传统的小课程纳入到新学年的文化节展演中。体育重点推进一大一小1+1组合,“一大”指全校各年级都落实的课程,武术操与千字文的结合打造我们的文武之道。“一小”指各团队的小运动课程,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文化流向,重点是短小精悍的内容。音乐重点从古诗词经典新唱入手,让传统的文化在传唱中永恒。美术,结合脸谱等非遗进行探究。音体美这三项,线上教学中都已经启动,并初见成效。
四、运行方式
(1)“沂风汉韵—诵经典、演经典、唱经典”运行安排:
1.由教导处制定“沂风汉韵—诵经典”课程计划,并提供课程内容和指导性意见,每周至少1次组织6个团队指导、检查课程完成情况。
2.由德育处制定“沂风汉韵—唱经典、演经典” 课程计划,并提供课程内容和指导性意见,每周至少1次组织6个团队指导、检查课程完成情况。
3.每个团队安排1名“沂风汉韵”教师,根据教导处、德育处要求制定授课计划,并及时汇报实施情况。
4.由各团队根据课程设置每周设立1节“沂风汉韵”课时,每天下午第一节上课前5分钟,由“沂风汉韵”教师指导,由“沂风汉韵”课代表领唱学的歌曲。
(2)“沂风汉韵—研学之旅”运行安排:
1.由德育处制定每一次研学活动方案,明确研学任务、研学安全、研学组织、研学人员、研学时间、研学注意事项。
2.党建行政中心、安全中心、家委会根据方案做好配合,提供后勤保障。
3.根据活动安排,按照属地原则,团队校长、团队主任、班主任组织好学生纪律,并留存好研学材料。
(3)“沂风汉韵—汉文化节”成果展示:
1.由党建行政中心制定活动方案,对于活动内容、活动事项等细节做好安排,明确分工与要求,各科室、团队通力合作完成。
2.教导处、德育处根据展演方案全力做好节目的排练与展演。
3.党建行政中心负责活动流程安排,做好宣传,协调有关科室做好场地、道具、音响、影像等有关服务。
五、预期成效
(1)传统文化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通过开设“沂风汉韵”综合实践课程,以文化自觉造就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培育学生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引领下,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诵读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3)孩子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充分发挥“沂风汉韵”社团作用,以社团为载体,积极创建科技创新、重点学科、体艺特长活动组织,培育学生健康的体质和品德,展现自我价值。让全体学生对于自己艺术、体育等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给全体学生施展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一项音乐特长、学会审美、规范汉字书写。
(4)学校文化内涵得到提升。通过“沂风汉韵”系列活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培养能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党建引领文化自信,沂风汉韵铸华夏精魂的品牌成为学生自内向外彰显的内涵和气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沂风汉韵”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主体责任,定期组织召开课程研讨会,加强对课程开设的指导和管理,形成全校多部门整体推进的育人工作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按比例列支综合实践课程育人材料经费,确保各项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做好奖惩考核。严格落实教导处、德育处的课程实施计划,积极发挥团队、班主任、专业教师的骨干作用,把“沂风汉韵”综合实践课程展示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并及时评先树优,引领课程深入开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