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夹竹桃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0 07:11:52
夹竹桃教学设计(全文共9634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夹竹桃》教学设计

一猜花游戏,激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做个游戏,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颜色的彩板,猜猜

彩板后面的花是什么?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小结:看来咱们同学平时都很喜欢花,对这些名贵的、美丽的花的特点了如指掌。老师还知道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也很喜欢花,但是他最喜欢的这种花不是名

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你们想知道他喜欢的是什么花吗?板书课题,齐读

课题,(夹竹桃的夹读一声)而这位了不起的人就是——季羡林(通过预习你对

季羡林有了哪些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对他的介绍,出示作家卡片。(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二、初读感知——自定目标

1、就让我们跟随着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夹竹桃的美丽世界吧。打开书96

2、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思考,季先生从哪几

方面写了夹竹桃?(

3、检查字词(课文大家读完了,这些词你都掌握了吗?开火车读)

居然荇藻(四声)凄清榆(二声)叶梅一嘟噜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微风乍起花团锦簇

(1)“参”和“差”还有哪些读音?(结合字义读准字音)

参加(加入) 人参(草本植物可入药 )参差 (长短不齐)差异(不同)说差了(错误)差遣(派遣)

(2)荇藻出示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这就是我们经常在公园的池塘里见到

的一种草本植物。

(2)凄,这个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出示竖

字词大家都掌握了,季先生从哪几方面写了夹竹桃?谁能试着用上这三方

面内容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结:抓住作者描写夹竹桃的三方面内容就可以既完整又简练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自悟——质疑探究

(一)质疑探究

刚才初读了课文,咱们不免会问了既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那为什么季老先生却“爱上了夹竹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默读、思考,圈画相关的语句,教师巡视。)

(让学生带着心中急于知道的问题展开自读,重在提高感知的导向性。)

(二)交流感悟。

交流“季老先生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讲读相应的内容。

1.花色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1)因为夹竹桃的花色十分奇妙有趣,所以季羡林先生十分喜爱夹竹桃。

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课件出示红色、白色两盆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火和雪是不相容的。可是你看,(课件出示:两盆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看到这种景象,你又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奇妙有趣)

(3)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奇妙有趣读出来吗?(读时,指导学生注意“不相容”与“融洽”两个词,读出自己的感悟。)(指名读,齐读。)

过渡: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让季老先生喜欢,那他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

(扣“容”“融”二字,理解这不仅是彼此容得下,更是彼此都融入了对方,呈现相互辉映之趣,这便是“奇妙有趣”之内蕴。)

2.花期合作探究感悟韧性

(1)他还喜欢夹竹桃的有韧性,他认为这一点非常可贵。

(2)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单写写感受,也可以把划出来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

a生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

②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 )

③你真会听,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它不张扬,正是它“柔”的一面,把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④你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 你找的非常正确,可是夹竹桃的韧性表现还不够,大家来帮帮他,怎

样读就能表现夹竹桃的韧性了?(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无日不是什么意思?那我把这个句子这样改可以吗?(无日不换成每日都)为什么?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气更强烈。指名把你理解的读一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迎风吐艳;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依然迎风吐艳,这就叫无日不迎风吐艳。指名三名学生分读季节,合读看不出。

在这段中还有一个双重否定的句子,谁发现了?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

第二篇:《夹竹桃》教学设计

悄陪百花不争春一枝一叶总关情

1. 有这样一种花,她白的像雪,红的似火,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它就是夹竹桃。图片,夹竹桃叶如竹、花像桃特点的观察,(jiā)夹竹桃。 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实在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花,但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老爷爷却对它情有独钟,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师: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作者却偏偏爱上了它。用课文中一句话说说原因。出示: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季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有哪两个呢? 1试用四字短语概说第一段的作用。(开篇点题、再次抒情、总领全文、留有悬念)2试用四字短语概说第六段的作用。(呼应开头、再次抒情、点示主旨、收束全文)

2作者在第二段点出了“夹竹桃”,第三段却不去写它,这是为什么?

③课件提示:描述了繁华争艳的热闹,衬托夹竹桃的一声不响,表现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第三段是“点面结合”,以面衬点。

2. 过渡:这样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板书:韧性幻想)请同学们拿出学案,自己读读合作探究部分。

请同学们对照学案的提示,自学课文4、5两小节。(出示)

合作探究:(1)夹竹桃的韧性具体体现在哪里?我觉得 ……此处隐藏5506个字……显得非常可贵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让学生朗读、谈感受、说体会,结果学生谈得面面俱到,过于细化,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他们通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而学生通过触摸语言,这种人文的东西,也都具体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输注入,而是一种自然的熏陶感染了。可见语言文字的赏析课并不是单纯的工具性教育,而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结合起来。

第五篇:夹竹桃

19夹竹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3.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完成《学案》中“我来预习”“我来质疑”;查阅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作者心目中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是——齐读课题------夹竹桃。

2.是呀,作者开篇就说------【课件显示】第一节: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3.回想一下,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答,并读中心句(板书:韧性幻想)

4.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说。

二、感悟“韧性”。

1.学生自读自悟,圈点批注。

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让自己的思想灵动起来。

2.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其余同学学会倾听,师生补充。

引导学生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等词句感受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 1

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花开不败。

点拨:

⑴第一句:夹竹桃悄悄地一声不响??

理解“悄悄地一声不响”, 联系第三节院子里的花去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张扬的谦逊;

⑵理解“无日不迎风吐艳”,用“无??不??”造句。指导朗读,读出夹竹桃的顽强的生命力,并读出季节变化的特点。

⑶理解“无不奉陪”,用“无不??”造句。

⑷理解段末反问句。

3.合作探究:课文写的是夹竹桃,文中第三自然段却用了许多笔墨描写院子里的其他花草,这样写是否“离题”?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⑴交流展示。

⑵点拨:作者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凸显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3.感情朗读。将夹竹桃的韧性送进这一段中读。

三、拓展升华。

过渡:夹竹桃花开不断,生生不息,我们来看季羡林先生的经历…

1.走进季老:【课件显示】 季羡林…他留德十年,钻研梵学,坚持一生,文革遭难,不丢信仰……

2.联系季老经历,再来看看夹竹桃,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先生吗?想说点什么吗?

3.小结:他当之无愧地被评为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有着可贵韧性的夹竹桃,记住有着夹竹桃一样品质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

4.读文就是读人,让我们再来读这一节,提高要求,能背则背。

四、品味“幻想”。

过渡:季老不仅有着夹竹桃一样的可贵韧性,还有一种浪漫情怀。轻声读第5节。

1.这一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

2.学生自由说。师点拨:

⑴品月光下夹竹桃的“妙”。

【课件显示】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袭(不可抵挡)

指导朗读。点拨:哪几个词妙?轻轻拨动了你的心弦,让你沉醉,让你喜欢?

⑵还妙在哪儿?(我的幻想妙)

⑶更妙在----幻想内容,动静结合的妙。(师生合作读,读出静动,读出感受到的沉醉,一起来分享阅读感悟和智慧。)【配乐】

3.迁移想象,仿写句式。

这么美的月光,这么迷人的花香,看着夹竹桃的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你有什么奇妙的幻想吗?【课件显示】我幻想————。

4.第一句话起到什么作用?读一读体会过渡作用。

5.的确妙!怪不得季老先生会说-------【课件显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了夹竹桃的韧性和妙处,读懂了“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季老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让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也开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六、布置作业: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韧性可贵

幻想妙

fawng小编推荐访问其他文章:

夹竹桃

夹竹桃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今天教学的是《夹竹桃》,这是一篇描写夹竹桃的散文

“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展评课夹竹桃教学反思

《夹竹桃教学设计(全文共963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