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县林地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省**县位于**省北部,属黄泛冲击平原。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引进南方意杨栽植成功以来,**的杨树栽植面积逐年增加,到目前,**县森林覆盖率已达42,拥有意杨成片林60万亩,木材加工企业1000多家,年加工木材100万m3。2014年,**县被中国林学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意杨之乡”称号,2014年9月,中国杨树节暨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在**县成功举办,使“中国意杨之乡”响彻海内外。
随着开发利用杨树林地资源,延伸农民增收链条,成为**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充分的调研,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思路:60万亩林地资源中,可开发利用的有45万亩,其中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有26万亩。“十一五”期间,将建设6个产值超1亿元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基地,10个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产值在1亿元以(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WwW.)上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示范村;扶持500个主营产业突出、年产值超百万元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大户。林地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将达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2014元以上,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将累计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确保林地资源开发合理有序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大力实施微型林网建设工程、河渠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工程、高地岗区和沿湖低洼地造林工程、庄台林改造工程以及四旁植树工程等绿化造林重点工程,确保每年新植杨树500万株,逐步实现“意杨之乡,生态家园”的目标。在林木采伐过程中坚持林地总面积不减、林木总量不减的原则,确保林业资源动态平衡、逐年递增。
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林地优势特色产业林农复合经营是林、农、牧、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的复合生产系统,具有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的特点。进行林地综合开发利用要按照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观光、外向型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立和培育林地特色产业。在徐淮高速路、泗沭路等绿色通道两侧建设菌菜产业带,重点发展食用菌,推进我县食用菌生产上规模、上水平;在六塘河建立水禽养殖产业带,发展四季鹅、草鹅、优质商品鸭;在黄河故道建设家畜、家禽养殖带,充分利用林地草场优势,稳步发展食草型养殖业,发展生态猪、生态鸡、生态羊,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规模效益;在沿湖乡镇建设水产养殖产业带,开发大面积的滩涂和滩地,利用沟河发展养殖业,使农、林、渔有机结合,形成多产业结构。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设林地资源综合开发载体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1)催生一批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围绕畜禽、菌菜两大支柱产业,鼓励投资者兴办农产品深度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2)培大一批有科技创新开发能力的成长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引导省食品集团**养殖场等企业,抓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3)配套一批产业发展服务流通型农业企业。积极引导饲料加工企业、家畜家禽种苗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型农业企业瞄准市场发展生产,组织销售,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
开发打造绿色品牌,抢占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制高点充分利用中国“意杨之乡”的绿色品牌,开发绿色有机产品项目,构建绿色有机产品通道,引导绿色有机产品消费。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商品交易会、产品洽谈会,大力宣传林地绿色产品营养价值,突出其绿色品质和保健功能,扩大产品品牌效应。要从原料到成品,从产品到包装,从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监测,树立良好的林地产品信誉。要大打有机绿色产品品牌战,提高林地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塑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依托京杭大运河、黄河故道为主体的自然水系,集地貌、河流、农田、园林、人文景观为一体,最终建成以森林资源、生态观光、娱乐休闲、避暑度假、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历史研究等为主题的森林公园,推动生态旅游与林业生产共同发展。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林地水系整理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等。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兴农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健全植物病虫草综合防治和动物重大疫病防治体系,为全县林地资源综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安全保证。加强信息技术在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引导林地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协会组成大型、多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及时为林地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第二篇:某县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研报告
某县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研报告
矿产资源做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合理开发和加工利用,必将带动当地矿产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县应该认清湘南大开发的新形势,抢抓机遇,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拉伸我县第二产业,尤其是矿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产业链,加速推进县新型工业化,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逐步与粤
港澳产业地区实行对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交通与矿产资源概况
县位于郴州市的东南端,东界江西省崇义县,南接广东仁化县、乐昌市,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说。濠头、集龙、热水3乡镇与江西的崇义县接壤,三江口、大坪、井坡、小垣、盈洞、文明6乡镇与广东省的仁化县、乐昌市相连。省道s324线、县道三塘公路通往江西;106国道、三长公路、井小公路、盈九公路以及已开工建设的厦蓉高速段连接广东。交通便利,给我县与粤港澳经济快速对接和经济合作提供了条件。
县有着明显的矿产资源优势,矿种多,有色金属矿尤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钨、钼、铋、莹石等23种。现已开采的有铁、钨、钼、铋、煤、萤石等。钨、钼、铋分布在小垣、井坡、大坪、三江口、热水、濠头、马桥、附城等乡镇。铁矿分布在附城、大坪、井坡、永丰一带。煤矿分布在文明、外沙、濠头、土桥等地。石灰石是县内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建材资源,主产于土桥、外沙、延寿、文明、田庄、泉水、永丰等乡镇。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特有的区位、资源优势为经济提供了先天的发展条件。我县必须抢抓机遇,在实施“向南要市场、向北争政策、向内挖潜力”战略举措中,重点把握来之不易的政策支持、深挖自身潜力,积极与南方发达地区实行良性快速对接。但目前我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缺乏有效的监管、规划,并伴随较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过程中,仍存在较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资源的非法、无序开采严重,整合难度大。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开采、利用长期 ……此处隐藏4629个字……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
第五篇:抢占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制高点
抢占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制高点
侍鹏
江苏省泗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属黄泛冲击平原。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引进南方意杨栽植成功以来,泗阳的杨树栽植面积逐年增加,到目前,泗阳县森林覆盖率已达42%,拥有意杨成片林60万亩,木材加工企业1000多家,年加工木材100万m3。2014年,泗阳县被中国林学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意杨之乡”称号,2014年9月,中国杨树节暨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在泗阳县成功举办,使“中国意杨之乡”响彻海内外。
随着开发利用杨树林地资源,延伸农民增收链条,成为泗阳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充分的调研,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思路:60万亩林地资源中,可开发利用的有45万亩,其中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有26万亩。“十一五”期间,将建设6个产值超1亿元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基地,10个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示范村;扶持500个主营产业突出、年产值超百万元的林地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大户。林地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将达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2014元以上,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将累计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确保林地资源开发合理有序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大力实施微型林网建设工程、河渠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工程、高地岗区和沿湖低洼地造林工程、庄台林改造工程以及四旁植树工程等绿化造林重点工程,确保每年新植杨树500万株,逐步实现“意杨之乡,生态家园”的目标。在林木采伐过程中坚持林地总面积不减、林木总量不减的原则,确保林业资源动态平衡、逐年递增。
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林地优势特色产业林农复合经营是林、农、牧、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的复合生产系统,
具有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的特点。进行林地综合开发利用要按照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观光、外向型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立和培育林地特色产业。在徐淮高速路、泗沭路等绿色通道两侧建设菌菜产业带,重点发展食用菌,推进我县食用菌生产上规模、上水平;在六塘河建立水禽养殖产业带,发展四季鹅、草鹅、优质商品鸭;在黄河故道建设家畜、家禽养殖带,充分利用林地草场优势,稳步发展食草型养殖业,发展生态猪、生态鸡、生态羊,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规模效益;在沿湖乡镇建设水产养殖产业带,开发大面积的滩涂和滩地,利用沟河发展养殖业,使农、林、渔有机结合,形成多产业结构。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设林地资源综合开发载体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1)催生一批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围绕畜禽、菌菜两大支柱产业,鼓励投资者兴办农产品深度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2)培大一批有科技创新开发能力的成长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引导省食品集团泗阳养殖场等企业,抓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3)配套一批产业发展服务流通型农业企业。积极引导饲料加工企业、家畜家禽种苗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型农业企业瞄准市场发展生产,组织销售,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
开发打造绿色品牌,抢占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制高点充分利用中国“意杨之乡”的绿色品牌,开发绿色有机产品项目,构建绿色有机产品通道,引导绿色有机产品消费。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商品交易会、产品洽谈会,大力宣传林地绿色产品营养价值,突出其绿色品质和保健功能,扩大产品品牌效应。要从原料到成品,从产品到包装,从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监测,树立良好的林地产品信誉。要大打有机绿色产品品牌战,提高林地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塑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依托京杭大运河、黄河故道为主体
的自然水系,集地貌、河流、农田、园林、人文景观为一体,最终建成以森林资源、生态观光、娱乐休闲、避暑度假、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历史研究等为主题的森林公园,推动生态旅游与林业生产共同发展。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林地水系整理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等。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兴农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健全植物病虫草综合防治和动物重大疫病防治体系,为全县林地资源综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安全保证。加强信息技术在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引导林地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协会组成大型、多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及时为林地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作者:江苏省宿迁市委常委、泗阳县委书记 侍鹏
文档为doc格式